绝对零度|嘉陵江洪峰里的“救生员”
就像物理学上的绝对零度。尽管仅仅理论的下限值,在实际中无法到达,但并不阻碍人类孜孜不倦地寻求。在新闻报导中,本相亦如此,从来就没有本相,只要无限挨近本相。
终身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央广网重庆频道推出以“绝对零度”挂栏的深度报导栏目,继续重视社会热门,不断追寻重大事件,经过小切断反映大布景,经过大事件凸显小角色。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辈将上下而求索!
央广网重庆8月9日音讯(记者肖庆华 实习生何思懿 张馨月)阳光、沙滩、墨镜;健美的身形,高高的瞭望塔……这是许多电影里救生员的形象。但在重庆嘉陵江磁器口水域,却有这样一群全副武装的“救生员”,他们身穿橙色救生衣,头戴安全帽,驾驭冲击舟,在洪峰中劈波斩浪展开存亡救援。
2024年7月9日至12日,受强降雨影响,重庆嘉陵江流域呈现入汛以来最大一次过境洪水。7月10日,首轮洪峰顺畅经过重庆中心城区。惊涛骇浪的嘉陵江俨然换了一副色彩,湍急的水流吞噬着全部。晚饭后漫步到江边看涨水,成了重庆人的固定“节目”。而此刻,方舟应急救援队的队员们,现已在嘉陵江边枕戈待旦。
01|存亡一线日,嘉陵江磁器口水域。本年的首个洪峰正在上游构成,行将抵达重庆主城。早上10点,一群自愿者来到应急救援协会基地,展开日常练习。但这次他们要面临的,不是模仿练习,而是一场实打实的救援使命。
装置底板,船体充气,衔接发动机……“321起!”拼装结束的冲击舟被自愿者们扛起运到岸边。在那里等待着的,是身穿救生衣的救援队主力军。他们刚接到救援告知,一名落水者在游水时因体力不支被洪水冲走,情况危急。
重庆市沙坪坝区应急救援协会成立于2017年,隶属于共青团沙坪坝区委员会办理辅导的社会团体,其下设的方舟(ARK)救援队是一支专业的公益救援部队。
方舟救援队专业高效救援的背面,却是一群来自各行各业的“非专业”人士,而将这些人集合起来,投身于“八棍子撂不着”的救援作业的,正是应急救援协会会长、方舟应急救援队负责人罗钢。
2008年汶川大地震,更坚决了他的信仰。“那一年,被咱们称为‘自愿者元年’”。一些前期的自愿者安排,如蓝天救援队敏捷投入救援作业。罗钢和其他自愿者也自发参加了当年的救援。
“早上十点开端练习,晚上回去的时刻不固定。”这是指挥组的仇美文和其他自愿者的日常。7月18日嘉陵江流域的第2次洪峰过境,救援队员们也愈加繁忙。整理洪峰过境留下的废物、解救被困江心的垂钓者……突发事件频发,也使得新参加的自愿者们倍感压力。
从2017年开端,救援队中的主干成员就连续经过了ISARA救援认证练习,其间具有R4级以上救援技能的队员就有3名。“正式队员全员都经过了ISARA的资历,最低的都是R2等级。”方舟救援队队长罗钢骄傲地说。正是由于救援队员们的专业化练习以及数十年来堆集的救援经历,才使得救援队的救援功率逐步提高。
在救援设备的专业性方面,方舟救援队也不断探究。他们在原有的水域组、医疗组、指挥组的构架上增加了无人机组。“用无人机去实时跟进救援情况、探查环境情况,相对人力搜索来说更高效。”河海大学自愿者、无人机组组长袁晟理是这方面的专家。
袁晟理运用无人机救援的主意由来已久,他自身便是一个无人机的“疯狂爱好者”。“在接触到救援后,我就想把无人机的侦查技能与水域救援相结合。”当袁晟理把自己的主意告知罗钢后,获得了极大支撑。“我常常和罗叔评论无人机的运用场景和技能改善,他给了我许多的实战经历。”袁晟理说,在飞翔练习中他们发现无人机非常有用,未来他们也将逐步齐备技能、记载数据、堆集经历,让无人机救援愈加老练。
2024年,是救援队的第十个年初,十年间部队不断强大。从刚开端的罗钢、王俊锜等人,到组成具有18名主干队员的方舟救援队。新生力量还在涌入,河海大学禹堤水域救援自愿协会会长谢域海2021年参加,曙光救援队队长陈臣随时供给协助。
晚8点,救援协会的一楼现已被吞没,而江水还在不断上涨。走运的是人员撤离作业展开得还算顺畅,“再等一瞬间就能全员安全撤离了。”罗钢对王俊锜说。
现在渐渐的变多的青年自愿者参加了这支救援队,他们大多20岁左右,最小的刚满18岁。八月的重庆,太阳反常毒辣,温度也常常超越40度。可是他们却没有在“空调房”里纳凉,而是挑选“披上”乌黑的印记,奋战在救援一线。